主办: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承办:四川省青少年文联秘书处
2014年9月24日下午14:00,邛崃平乐白沫江学校全校师生在学校运动场隆重集会,举行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艺术教育基地授牌仪式。省青少年文联执行主席袁亮代表文联为该校授予“艺术教育基地”。在授牌仪式发言中对这所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和当下学校文学艺术教育成果大加赞赏。对学校领导重视艺术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喻虎校长希望学校艺术教育成果通过省青少年文联这个权威专业的平台宣扬出去,让学生才艺得以充分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邛崃平乐白沫江学校,希望学生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在校园内交流展示,更要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文艺赛事,在更大范围得到肯定。
执行主席袁亮在发言中指出,省青少年文联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和组织优势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持续推出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活动进校园,旨在繁荣校园文化,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为学生展示个人才艺与风采搭建舞台;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培养青年学生的艺术素养、塑造魅力人格,提升综合能力;加强艺术教育引导、启发年轻人找准合适的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目标的生活方式,拥有自己的欣赏品味和高雅情操。为使青少年文联开展的活动接地气,有针对性有实效,文联在部分学校设立艺术教育基地,由省青少年文联和学校共建共管。建立“四川省青少年文联艺术教育基地”,旨在规范、引导艺术教育行为,发现和培育艺术教育典型,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促进全省艺术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被命名的艺术教育基地,是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对其的肯定和认可,对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度,打造艺术教育品牌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邛崃白沫江学校是省青少年文联授予的全省第一个镇(乡)级学校艺术教育基地,希望学校再接再厉,把艺术教育推向一个更高水平。
参加授牌仪式的领导有邛崃市教育局副局长周三琴、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春兰以及来自韩国、荷兰等国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授牌仪式。省青少年文联副秘书长岳波、苏谦以及徐嘉助理也参加了授牌仪式。
省青少年文联执行主席袁亮为学校授牌
省青少年文联领导与校方领导交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省青少年文联执行主席袁亮参观学校美术教学
学校领导和省青少年文联及教育局领导合影留念
邛崃市平乐古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源于天台山的白沐江穿镇而过,四季风景如画。这里,老榕树、吊脚楼、古桥古堰……以及无涯的竹海,孕育了人们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了一方自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邛崃市平乐白沐江学校就坐落在这里,校园面积39000平方米,建筑错落有致,格调典雅优美,校园绿树成荫。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 1700 人,教职员工 108 人。师生环保意识强,校园人文氛围浓厚。
近年来,该校扎实推进特色素质教育,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主线狠抓常规教学活动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教育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多次荣获上级部门表彰,成为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典范。
一、传承“乐善”文化,为古镇添彩 古镇有一座老桥,叫“乐善桥”,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孔桥,桥建于清同治元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而乐善好施也正是根植于平乐人思想里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白沫江学校有百年建校史,在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之中,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今天,围绕邛崃“363”工作计划,学校倡导要建设美丽邛崃,离不开自然生态之美、文化传承之美、人格魅力之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学生要与人为善,与物为善,与环境为善。 白沫江学校现已初步形成“传承乐善理念 、传播乐善文化、培养乐善学生”的特色校园文化,配上古色古香的校园建筑,一所百年名校在丝路首城、文君故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赢得了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学校被载入《百年树人——成都老校、名校的历史与传承》一书,成为代表成都教育源远流长的二十六所典型学校之一,连续五年荣获全市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一等奖,2013年3月被成都市教育局命名为成都市首批、邛崃市唯一的“新优质学校”,优异的成绩吸引了成百上千来校参观学习考察的各省市县兄弟学校和单位,这些成绩成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沉淀,构成了学校师生精神教育的资源库,正是这些资源的熏陶和影响,使学校真正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的品牌学校。
二、传承竹编工艺,为古镇增名 平乐古镇的瓷胎竹编历来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它集中了中国瓷器和传统竹编工艺的优点,具有优雅别致,浑然天成的东方情调,尤其是瓷胎花瓶更是散发着淡雅清新的东方气韵。正因为它的独特存在,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5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展销。 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该校依托地域文化特色,以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劳动技术课为载体,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挖掘与传承瓷胎竹编文化,强调动手和动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成立保护和传承非遗物质文化领导小组,精心编撰教材《传世竹编》,详细介绍瓷胎竹编的历史、传承以及生产制作。制定详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瓷胎竹编教学,聘请瓷胎竹编的传承人游伟大师为学生作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管委会以及地方文化部门的对接,使之形成一种文化靓点,与社区教育学校、市就业局联合开展就业培训,把学校建成竹编传承的就业培训基地。投入30万余元成立竹编操作室和陈列室,在操作室添置操作案台、原材料台、作品展示台、投影仪、电脑、空调等设备,在陈列室添置陈列柜、茶几、布景装置等,展示学生制作的各种精美产品。 师生辛勤的耕耘,使瓷胎竹编之一古老技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共设计制作出上万件各种竹编作品,其中作为向国际友人的赠品已达1000多件。2006年11月,法国蒙比利埃市副市长法布尔先生出访中国,学生2件作品作为馈赠礼品。2007年5月,有34件作品在四川省展览馆展出,同年7月,有10件作品作为市政府出访法国时送给友人的礼品, 9月,学校竹编兴趣小组学员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专题采访。 2008年,瓷胎竹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沫江学校成为传承这一技艺的基点学校。2009年,竹编教学被市教育局评为特色教育优秀成果。2011年5月,瓷胎竹编参加成都市教育局在石室中学举办的特色教育成果展。2012年3月,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4月,被邛崃市文化局确定为民间艺术培训点,10月,学校传世竹编特色教育在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专题播出。
三、实施开放教育,为古镇增辉 为扩大白沫江学校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增强学校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打造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成都教育国际化的意见,提出国际化教育理念。在2006年、2012年举办两届国际文化节,先后有来自美、英、法等21个国家的专家和师生500多人次到校进行参观访问、教学指导和文化交流活动,将瓷胎竹编课程教学列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扩大了白沫江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确定该校为“四川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硕士生实践基地”。引进外籍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和交流活动,先后有50多人次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到校进行教学及交流活动。他们在教学之余,还在小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平乐古镇,了解平乐的风土人情,学习平乐的生活习性。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也为外国友人了解平乐、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
四、培养导游团队,为古镇增光 平乐古镇每天接待成百上千的中外游客,以往,这些游客大多是来了就是自己走走看看,无目的,缺乏导游组织和对平乐的系统介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中外游客进一步了解平乐,热爱平乐,也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乡土导游人才,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协助景区管委会合力打造平乐旅游。学校派出熊一青等一批骨干教师,历时一年时间,走遍平乐山山水水,查阅平乐历代文献,访遍平乐有影响的历史老人,编写《千年古镇,魅力平乐》一书。全书五章十四节,详细介绍了平乐优越的自然地理、厚重的人文历史、独特的文化积淀。既是平乐游客旅游的一本资料书籍,又是培养小导游的教科书籍。 学校还努力打造小导游团队,每周在各班安排一节导游课,让所有学生对平乐有较全面的了解,对旅游知识有所掌握。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综合素质开设小导游兴趣班,培养出优秀的小导游。在课程安排上,辅以普通话、导游小常识,和英语、韩语、日语等国语言的基本口语。边学习边实践,在老师的带领下义务接待游客。近年来,学生小导游在重大节假日活跃在各个景点,出场近1000场次、接待了中外游客3000多人次,义务为中外游客进行导游,成为平乐景区的一道风景线。游客们对小导游的精彩讲解、得体服务、天真表演赞不绝口,难以忘怀,四川电视台在今年3月20日以《平乐小导游》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平乐白沫江学校根据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功能,扎实推进特色素质教育,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培养了一代代具有乐善精神的接班人,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学校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与魅力。